近期我市出现持续高温天气,对水产养殖生产造成不利影响,为推动高温期间水产养殖生产管理措施落实落细,提升生态健康养殖水平,保障产地水产品质量安全,8月19日,市水产技术推广指导站技术人员前往海门区设施和池塘养殖塘口,开展“一对一”精准技术指导服务,助力养殖主体科学有效应对高温天气。
位于常乐镇农业科技园的陆基循环水大口黑鲈养殖基地,是近年海门区引进的设施渔业项目。技术人员实地查看养殖和尾水处理设施,询问苗种放养、渔药使用、运行管理等情况,建议合理控制养殖密度、提高水体循环频次、增加水体溶氧含量、选用优质饲料、少量多餐进行投喂,减少人为干扰,提高鱼体免疫力和抗应激能力。
南通巴道农牧有限公司专注于精品蟹养殖,产品销往上海等地高端市场以及出口国外。技术人员现场查看水草长势和河蟹生长状态,了解企业今年开展的河蟹和沙塘鳢、罗氏沼虾、青虾、澳洲淡水龙虾等品种生态混养情况,指出高温天气要适当提高池塘水位,对缺草、少草区域及时进行移植,同时刈割露头水草、打捞无生命活力水草、控制水草面积占比50%左右,降低投饵量,进行立体科学增氧,定期使用有益微生物制剂等改善水质,加强巡塘频次,做好“河蟹+”文章。
海门区路恒家庭农场近年进行了“鱼菜共生” 新模式探索,将水产养殖和水培种植相结合,力求实现生态养殖、有机种植、一水两用、循环种养目标。技术人员走进温室大棚,查看立体式种养设施,了解种养品种、生产管理和产品销售情况,建议筛选适宜“鱼菜共生”且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水产养殖品种,温室大棚要注意遮光通风,适时使用增氧机,减少饵料投喂,顺利度过高温天气。
技术指导过程中,工作人员还向经营主体发放了《水产养殖用药明白纸》、《水产品质量安全明白纸》、《水产养殖生产记录薄》等资料,要求科学规范使用渔药,注意休药期规定,建立生产、用药、销售“三项记录”,重点养殖品种出塘上市前要进行报备检测。
海门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相关人员参加活动。(撰稿人:朱赟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