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寿螺是江苏省补充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适应性强、繁殖力高、食量巨大,严重危害水稻和水生作物,破坏水域生态环境、威胁人体健康。当前,正值福寿螺大量繁殖时期,也是辨识和防除的关键时期,根据不同的发生区域,采取相应措施,严格控制福寿螺蔓延危害。
一、检疫控制。强化检疫措施,重点关注南方发生区调入的水生植物、水产养殖饲料等,防止福寿螺因人为调运而传入。
二、农业防治。实行水旱轮作,结合深翻、晒田,使福寿螺缺水死亡;春秋季产卵高峰期放水漫灌,降低卵的孵化率;冬季清理淤泥,铲除田间、沟边杂草,破坏福寿螺越冬场所。
三、物理防治。在农田灌溉和河道闸口把好进水关,设置拦截网,避免福寿螺随水流传播,同时收集捕杀福寿螺。在田中插木桩、竹片等引诱其产卵并人工清除,结合农事操作捡除成螺,对河道、沟渠、池塘等进行人工捕螺摘卵,并集中销毁。
四、生物防治。采取稻鸭共作等生态控制技术降低发生基数,每亩稻田投放鸭子15只左右,河道、池塘、沟渠等水系中可适度投放本地鲤鱼、青鱼、甲鱼等捕食福寿螺。
五、化学防治。稻田可使用茶籽饼、6%四聚乙醛颗粒剂、70%杀螺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等药剂进行针对性防除,按照推荐用量使用,避免在开放水域中施用,防止对鱼、虾等水体生物造成影响。部分封闭环境的沟渠、池塘可使用清塘剂进行灭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