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农业农村局

(南通市乡村振兴局)

长者专版 / 南通市农业农村局
当前夏玉米、夏大豆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意见 来源:南通市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 发布时间:2025-08-13 字体:[ ]

    当前,全省大面积夏玉米处于大喇叭口期至抽雄吐丝期;夏大豆陆续进入开花结荚期,对肥水需求旺盛。因第 8 号台风“竹节草”带来的降雨,有效缓解了旱情持续发展,但降雨集中、雨量较大地区易形成旱涝急转。针对当前苗情长势特点,各地要抓住关键窗口期,强化分类指导,突出防灾减灾,筑牢丰产基础。

    一、当前苗情长势

    7 月上旬,全省以晴好天气为主,光热充足,利于夏玉米、夏大豆生长发育。7 月中下旬以来,随着高温少雨天气持续,部分高亢地区旱象显现、旱情逐步发展,少部分晚播弱苗田苗情转化升级慢。

    (一)夏玉米。夏玉米长势总体好于去年同期水平。据 7月 30 日农技推广条线苗情调度,夏玉米株高 141.5cm、茎粗 2.9cm,可见叶 14.4 片,较去年同期分别增 5.8cm、增 0.4cm、增 0.6 片;一、二、三类苗面积 394.1 万亩、145.8 万亩、36.3 万亩,占比68.4%、25.3%、6.3%,较去年同期分别增 5.6%、减 1.7%、减3.9%。大面积夏玉米生育进程差异较大,早播田块已进入抽雄吐丝期,晚播田块才刚进入小喇叭口期,苗情类型复杂。受前期干旱少雨影响,部分晚播田块缺苗断垄明显,生育进程较慢,苗小苗弱,苗情素质较差。同时,普遍等雨追肥情况,玉米穗肥施用偏晚,不利于籽粒灌浆养分供应。

    (二)夏大豆。夏大豆长势略好于去年同期水平。据 7 月30 日调度,夏大豆株高 55.7cm、主茎节数 10.3 个、主茎复叶数9.6 片,较去年同期分别增 3.6cm、增 1.1 个、增 1.5 片;一、二、三类苗面积 198.5 万亩、93.5 万亩、22.9 万亩,占比 63.0%、29.7%、7.3%,较去年同期分别增 5.2%、减 2.4%、减 2.8%。早播大豆田块已经结荚鼓粒,受前期干旱影响,部分大豆落花落荚、秕粒增多。部分大豆田块土壤封闭效果不佳,后期未适时茎叶处理,未能有效控制草害。持续高温干旱气候,利于虫害发生,特别是甜菜夜蛾的发生程度高于往年。部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块的化学除草时隔离不当,药害发生较明显。

    二、下一步措施

    8-9月份是旱粮作物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气象灾害频发多发期。各地要及时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及时掌握苗情、墒情、病虫情、灾情等生产动态,加强苗情分析研判,因地制宜做好分类指导,狠抓肥水管理、病虫防控、防灾减灾等关键措施落实,全力夯实旱粮丰产基础。

    (一)及时追肥促壮。抢抓此次降雨有利时机,基施普通复合肥的玉米田块要在大喇叭口期重施穗肥,一般每亩沟施 15~20 公斤尿素,长势偏弱可适当增加肥量;前期已施足缓/控释肥的可不施肥,或根据长势酌情补施少量穗肥。长势偏弱的大豆可采用“少量多次、低浓度”的轻肥缓补措施,促进花芽分化;密植旺长大豆田块要在初花期及时化控,促壮防倒。

    (二)防治病虫减损。根据植保部门的监测预报,加强中后期病虫害防治,优化技术措施,提高防治效果,打好病虫防治总体战。玉米重点关注玉米螟、草地贪夜蛾、南方锈病等病虫害。大豆重点防治甜菜夜蛾、豆荚螟、烟粉虱、病毒病、炭疽病等病虫害。在清晨或傍晚规范用药,避开高温时段,安全作业。

    (三)综合施策防灾。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提前做好应对预案,降低灾害损失。及时清沟理墒,确保排灌通畅,防范旱涝急转。因台风造成玉米倒伏的,前中期一般不需要人工扶起,可自行直立,后期视倒伏严重程度,采取必要的人工扶理。少部分旱情持续的田块,有灌溉条件的地区要及时灌溉补墒,确保生长发育正常。后期遇到低温连阴雨天气,及时“一喷多促”,促进籽粒灌浆结实,提高综合抗性。(来源:江苏农技推广信息 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