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农村行业动态 > 农作物生产

全市水稻拔节孕穗期技术指导意见

来源: 南通市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 发布时间:2025-07-28 字体:[ ]

今年小麦成熟收获期较往年有所提前,为水稻适期适龄栽插提供了主动。入梅和出梅均偏早,梅雨期略短,梅雨期间晴雨相间,梅雨量偏少。出梅后高温晴热天气多,有利于分蘖早生快发,有利于搁田。当前,水稻陆续进入拔节孕穗期,正是攻取壮秆大穗的关键时期,各地要围绕“强根、壮秆”,“稳穗数、攻大穗”目标,切实加强水稻中后期田间管理,搭好丰产架子。

一、当前水稻形势分析

全市水稻种植面积271.84万亩,较上年增1.03万亩。南粳5055、南粳9108、南粳3908、宁香粳9号、南粳5718等优良食味水稻品种种植241.2万亩,占比88.7%,同比提高4.4个百分点。机插水稻241.5万亩,占比90.1%。

全市水稻播栽质量较上年有所提高。据统计,全市水稻平均亩播种量3.61公斤,同比减0.34公斤;平均亩栽插密度1.74万穴,亩基本苗8.1万,同比持平略降,群体起点有所下降。移栽总体进度快,适期栽插面积占比90.2%,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为足穗、大穗争取了主动。

全市水稻平均生育进程较去年快,群体苗数较去年同期增。据7月25日苗情统计,全市水稻平均叶龄11.1叶,亩茎蘖数35.1万,同比增 0.45叶和1.9万。其中毯苗机插平均叶龄11.2叶、亩茎蘖数34.5万,同比增0.6叶和1.6万;直播稻平均叶龄10.2叶、亩茎蘖数46.6万,同比增0.7叶和2.42万。苗情不平衡性大。部分早播早栽的田块已进入拔节孕穗期,迟播迟栽的苗数明显不足。各地要根据苗情长势,分类指导,科学施好穗肥,切实抓好田间管理,为攻大穗夺高产奠定基础。

二、当前田间管理技术意见

(一)加强水浆管理,提高群体质量。对已经搁田好、叶色明显褪淡田块,采用干湿交替、间歇湿润灌溉,直到孕穗期和抽穗扬花期再建立浅水层;对部分因迟播、迟栽、群体偏小田块,要加强肥水管理,争取适期够苗,如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仍不能够苗,则按照“时到不等苗”原则,带肥多次轻搁,促进苗情转化,争取尽可能多的分蘖成穗。

(二)合理追施穗肥,攻取壮秆大穗。要依据生育进程、苗情长势、土壤肥力,科学合理做好穗肥诊断施用。对于生育进程正常、群体适宜、搁田到位、叶色褪淡的田块,依据叶龄进程,适时施好促花肥和保花肥,实现增粒增重。促花肥掌握在叶龄余数3.5左右时施用,每亩施用尿素12.5公斤左右(如施用氮钾复合肥、专用穗肥,用量要保证达到12.5公斤左右尿素的含氮量,下同);保花肥掌握在叶龄余数1.5左右时施用,每亩施用尿素7.5公斤左右。对于前期氮肥用量偏多,叶龄余数3.5叶时叶色不得褪淡的田块,等到叶色褪淡时,一次性施用促保兼顾肥,用量掌握在每亩施用尿素15公斤左右。对于群体生长不足,叶色褪淡明显田块,穗肥可提前0.5~1个叶龄施用,并适当增加用量。中后期施用硅肥、芸苔素、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增加水稻抗逆性,提高产量。对机插缓混一次施肥田块,可根据顶4叶与顶3叶叶色诊断,不施穗肥或亩施纯氮3公斤左右。

三、加强灾害防范,力夺丰产丰收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是台风、暴雨、极端高温、异常低温等气象灾害和病虫害频发季节,要加强灾害预警,密切与气象、水利等部门联系,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增强防灾减灾的主动。要关注病虫预测预报,密切关注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纹枯病、稻飞虱等病虫害的发生动态,做好监测预警、及时发布病虫情报。按照植保部门意见做好病虫害防控,最大限度减少病虫灾害损失。要加强技术指导,及时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因地因苗制宜,分类指导,围绕促壮秆,攻大穗,防倒伏等目标,提高各项技术到位率,防范灾害保丰收,切实加强水稻中后期田间管理,为水稻丰产增收打下良好基础。(撰稿人:胡诗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