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农村行业动态 > 农作物生产

2024年水稻科学施肥指导意见

来源: 南通市耕地质量保护站 发布时间:2024-06-17 字体:[ ]

水稻是我市主要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270万亩以上。为推动水稻单产提升,促进肥料高效利用,现制定水稻科学施肥指导意见如下。

一、施肥原则

根据水稻品种、土壤肥力基础、目标产量以及施肥方式、肥料类型等因素,合理确定氮、磷、钾及硅、锌等大中微量元素的用量及运筹比例。

1.推荐粳稻全生育期氮肥亩用量16~18公斤(折纯,下同),籼稻亩用量12~16公斤;磷肥亩用量3~5公斤;钾肥亩用量4~6公斤。

2.基肥施用时鼓励施用商品有机肥或充分腐熟的粪肥,实行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一般有机肥替代化肥比例(以氮计)以20%~30%为宜。

3.有条件的地区采用水稻机插秧侧深施缓控释类肥料,全生育期氮肥用量可减少20%左右。鼓励在穗肥时采用营养诊断精准变量施肥技术追肥。

4.提倡在基肥或追肥时施用含硅、锌等中微量元素肥料,提高作物抗逆性和产品产量、品质。

二、施肥建议

(一)基蘖肥

1.测土配方施肥。基肥应选用与当地农业农村部门推荐的水稻作物基肥主推配方一致或相近的配方肥(主推配方见通农发〔2024〕65号文件)。氮肥基蘖肥占水稻全生育期比例高肥力土壤为45%~50%,中等肥力土壤为55%,低肥力土壤为60%;磷肥可做基肥一次性施用;钾肥根据土壤速效钾水平选择一次或分次施用。分蘖肥一般在水稻机插秧后7~10天,根据苗情长势,亩施用氮肥2~5公斤。对于淹水时间长、根系活力差的晚栽机插田块应适当多施肥;反之适期栽插、发苗较好的田块,应少施氮肥,避免发育过旺,造成无效分蘖。

2.水稻侧深施肥。通过在插秧机上配套侧深施肥装置,在机插秧的同时,把肥料均匀、定量地施入秧苗根侧3~5cm、深度4~6cm处,促进秧苗根系对养分的吸收。肥料应选用氮磷钾配比合理、粒型整齐、硬度适宜、手捏不碎、吸湿少、不粘、不结块的圆粒型配方肥(复合肥)或缓控释肥料,粒径以2~5mm为宜,以防肥料通道堵塞。根据土壤供肥能力、肥料特性、作物需肥规律等,科学确定技术模式,原则上,在高肥力地区,推行缓控释肥“一次性施用”模式,缓控释肥中的缓释氮应能满足作物营养临界期和养分最大效率期的养分需求;在中肥力、低肥力的地区,分别推行“一基一追”“一基两追”模式,其中氮肥基蘖肥一般占50%~70%,追肥占30%~50%。同时注意秸秆还田、田块平整、机械操作等事宜。

(二)穗肥

因土壤基础地力、基肥施用、苗情长势因地制宜优化田间肥料运筹策略。在水稻第1节间定长,第2节间开始伸长,群体叶色正常褪淡时追施穗肥,亩施氮肥5~8公斤、钾肥1~2公斤,推荐选用33%(28-0-5)、35%(30-0-5)、38%(30-0-8)、40%(28-0-12)等配方的氮钾肥,在高钾肥力的土壤上则无须施用钾肥。如果不褪淡,则不施用或少施穗肥;群体不足、明显脱力落黄的长势较差田块,穗肥适当提前施用,用肥量根据苗情酌情增加,可分两次施用。采用水稻机插秧侧深施缓控释肥料的根据苗情长势不施用穗肥或少施穗肥。有条件的地方,推荐使用营养诊断精准变量施肥技术,利用无人机遥感影像光谱技术,生成作物追肥作业处方决策图,实现适时、按需、变量追肥。

三、其他

1.孕穗至灌浆期,结合“一喷多促”,应用农用无人机喷施磷酸二氢钾、含氨基酸(腐植酸)等水溶性叶面肥,生长调节剂,提高水稻抗逆性、抗倒伏能力,促进籽粒灌浆发育,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叶面喷施以晴天的早上或傍晚为宜。

2.水稻是喜硅作物,施用硅肥可以增加水稻抗逆性,提高产量和品质,可在秧苗移栽期结合配方肥施用硅肥或选用含硅复合肥,也可在水稻分蘖期和孕穗期喷施液体硅肥。在缺锌地块亩基施一水硫酸锌1公斤左右或通过叶面喷施锌肥,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撰稿人:李世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