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当前水稻生产情况
当前水稻总体较好,群体结构适宜,植株健壮,病虫害发生较轻。迟熟中粳稻处于破口期;早熟晚粳稻处于剑叶伸出期,叶龄余数0.5~0.8。受前期管理不到位等因素影响,部分田块仍存在晚栽(播)晚发、缺苗断垅率高、杂草较多等不平衡现象。
二、高温潜在影响分析
据气象预报,未来一段时间高温天气仍将持续,最高温度达37℃。尽力减轻高温危害是当前水稻管理的首要任务。
水稻品种对高温耐性有2℃左右的差异,常规粳稻耐高温性最弱。水稻拔节后对高温敏感性逐渐增强,破口期至齐穂期最为敏感。此阶段若遇38℃及以上高温,可能导致花粉育性断崖式下降。齐穗后高温主要通过加速根系和叶片衰老降低千粒重,灌浆过快降低品质。
三、高温防范应对措施
1.以水降温兼顾养根保叶。破口期至齐穗期以水降温是最有效的方法。灌水困难的稻田灌深水后保水,有条件的可采取日灌夜排或长流水等方式。同时要注重养根保叶,尤其针对前期晒田不到位的田块,在剑叶抽出前和齐穗后实施干湿交替管理,沉实土壤,保持根系活力和叶片功能。
2.适期适量增施速效氮肥。针对未来高温天气,对于群体适宜,叶色偏淡(倒4叶比倒3叶叶色淡)的田块,在剑叶抽出至破口前亩追施3~5公斤尿素,可降低植株体温2℃左右,缓解高温热害,提高产量和品质。注意在35℃高温天气结束前10天内不建议增施氮肥,避免后期氮含量过高引起贪青晚熟,降低品质、增加倒伏风险。
3.推进“一喷多促”精准施药。合理制定喷施配方,严格遵循肥料、植物生长调节剂、杀虫杀菌剂的使用规范,结合水稻穗期病虫害防治,增施含氮类叶面肥及中微量元素、生长调节剂,实现“一喷多效”,增强水稻耐高温能力。正处于破口期且生育进程与高温重合的田块,除在破口药中加配叶面肥外,可在一周内增喷一次叶面肥,补充营养、增强抗高温性能。叶面肥选择应遵循“高温选富含氮型、低温选富含磷型”原则,近期高温建议优选氨基酸类,配合镁、锌或铁等中微量元素的叶面肥;为避免10月低温导致贪青晚熟,9月10日后优选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来源:农技耘-专家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