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种选择与梅雨前抢播
1、品种选择。大豆选择耐荫耐密、抗倒抗病、适宜机收的稳产高产品种,可选用我市近几年生产中表现较好的菏豆33、郓豆1号、洛豆1号等;鲜食大豆可选用通豆6号、苏豆18等品种。玉米选用株型紧凑、熟期适中、耐密抗倒、适宜机收的稳产高产品种,可选用江玉877、瑞华玉3号、苏玉10号等;鲜食玉米根据订单或市场需求确定,选用不同色泽和糯、甜类型,如苏玉糯11号、中糯2号、苏科糯1801等。
2、梅雨前抢播。考虑到梅雨天气对播种质量的影响,各地要确保在梅雨季节到来之前完成播种。墒情差的田块,有条件的应造墒播种,保证出苗质量。选择符合农艺要求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播种机进行播种作业,大豆、玉米的播深分别为2~3厘米、4~5厘米。粘性土壤或墒情好的田块宜浅播,沙性土壤或墒情差的田块可适当增加播深。
二、种植模式与密度配置
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以4行大豆与2行玉米为主,科学兼顾6行大豆与4行玉米、4行大豆与4行玉米等。玉米密度应与当地同品种净作密度相当;大豆密度达到当地同品种净作密度的70%以上。
4:2模式:一个生产单元幅宽270厘米,大豆行距30厘米,玉米行距40厘米,大豆带与玉米带的间距70厘米。大豆株距9~10厘米,有效株数力争达到8000株/亩以上;籽粒玉米株距10~12厘米,有效株数力争达到4000株/亩以上。
6:4模式:一个生产单元幅宽460厘米,大豆行距30厘米,玉米行距40~90~40厘米,大豆带与玉米带的间距70厘米。大豆株距8~9厘米,有效株数力争达到7500株/亩以上;籽粒玉米株距13~14厘米,有效株数力争达到4000株/亩以上。
4:4模式:一个生产单元幅宽400厘米,大豆行距30厘米,玉米行距40~90~40厘米,大豆带与玉米带的间距70厘米。大豆株距6~8厘米,有效株数力争达到8000株/亩以上;籽粒玉米株距约14~15厘米,有效株数力争达到4000株/亩以上。
三、肥料运筹与化学控旺
1、肥料运筹。大豆、玉米分别施肥,大豆少施或不施氮肥,玉米施足氮肥。玉米亩施肥量与净作相当,推荐施用高氮缓(控)释肥,亩施纯氮不低于15公斤;大豆亩施10~15公斤过磷酸钙作种肥,中低肥力田块亩增施纯氮2~3公斤,初花期根据长势亩追施尿素2~4公斤。大豆玉米中后期结合防病治虫、防灾减灾开展“一喷多促”喷施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
2、化学控旺。为控制旺长增强抗逆性,根据大豆玉米长势,适时化学控旺。大豆在分枝期至初花期,控旺1~2次,药剂为多效唑、烯效唑等;玉米掌握在7~10片展开叶时,控旺1次,药剂为乙烯利、胺鲜·乙烯利等。
四、病虫草害防治技术
1、除草技术。杂草防除坚持“农业措施为基础、封闭处理为重点、茎叶喷雾为补充”的原则。芽前封闭除草。对播前杂草较多的田块,先用草铵膦等灭生性除草剂进行茎叶处理,播后芽前选用96%精异丙甲草胺(或乙草胺)+80%唑嘧磺草胺(或噻吩磺隆)等兑水喷雾,采用常规植保喷雾机,注意用足水量。苗后抢时除草。对封闭除草效果不佳田块,在玉米3~5叶期、大豆3~5复叶期、杂草2~5叶期进行茎叶处理。玉米带可选用25%硝磺草酮·莠去津悬浮剂等定向喷雾,大豆带可选用 10%精喹禾灵乳油+25%氟磺胺草醚水剂等定向喷雾。采用分带式喷杆喷雾机,玉米和大豆带间设置隔离装置,防止药液漂移造成药害。
2、病虫防治技术。病虫防控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加强预测预报,掌握防控适期。一是种子处理。以防大豆根腐病、地下害虫、蚜虫等苗期害虫为主。防治大豆根腐病选择含精甲·咯菌腈、咯菌腈等成分的种衣剂,防治地下害虫和蚜虫等苗期害虫可选用含有噻虫嗪、吡虫啉、氯虫苯甲酰胺等成分的种衣剂进行种子处理。二是生长期药剂防治。对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玉米螟、草地贪夜蛾、蚜虫、烟粉虱、点蜂缘蝽等害虫,可选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氯虫苯甲酰胺、氯虫·高氯氟、高氯·吡虫啉、茚虫威等杀虫剂喷雾防治;对蜗牛等软体类害虫可撒施四聚乙醛颗粒剂防治;对茎枯病、炭疽病、叶斑病等茎叶部病害,可选用吡唑醚菌酯、苯醚·嘧菌酯、戊唑醇等杀菌剂喷雾防治;对玉米大斑病、小斑病、锈病等病害,可选用唑醚·氟环唑、丙环·嘧菌酯等药剂防治。注意,不能用植保无人机防治玉米螟。
五、适期收获
1、大豆适期收获。大豆适宜收获期是在黄熟期至完熟期之间,此时大豆叶片脱落80%以上,豆荚和籽粒均呈现出原有品种的色泽,豆粒归圆,植株变成黄褐色,茎和荚变成黄色,用手摇动植株会发出清脆响声。
2、玉米适期收获。玉米适宜收获期在完熟期,此时玉米植株的基部叶片干枯,果穗变黄,籽粒脱水变硬乳线消失,呈现出品种固有的色泽。采用果穗收获,玉米籽粒含水率一般为25%~28%;采用籽粒直收方式,玉米籽粒含水率一般为1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