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农村行业动态 > 农作物生产

2025年水稻分蘖期田间管理技术意见

来源: 海安市农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 发布时间:2025-07-03 字体:[ ]

水稻生产三分靠种,七分靠管,当前水稻已陆续进入分蘖期,各种植户要抓住有利时机,做好田间管理。在有效分蘖期内全力创造最适宜的水、肥、温度等条件,促进早返青、早分蘖、控制无效分蘖、防治病虫草害,适时进入生育转换期,为收获足够穗数、争取大穗和安全抽穗奠定基础。

一、早施、适施、抓时机施用分蘖肥

水稻进入分蘖期后,生长速度增快。偏迟偏重施用分蘖肥,会导致大量无效蘖增加、叶片披垂、过早封行,因透光通风差使茎叶柔软易倒伏。施用分蘖肥规律:一是要早。分蘖肥一般是在插后5~7天完成,确保提高成穗率。二是要适量,一般亩施尿素10公斤,长势好的少施,长势差的多施,力争全田长势一致。

二、科学管水、浅水勤灌、适时晒田

水稻移栽后,坚持薄水活棵、适时露田、湿干交替,促根系下扎、分蘖早发。返青期到分蘖期,也应浅水勤灌,适时露田,湿干交替。大田水层一般不超过3厘米,浅水湿润与露田透气相结合,以水调肥,以气促根,形成发达根系。

当水稻进入分蘖末期,总茎数达到每亩20万左右时(每穴苗数平均在11-12苗,一般时间在7月中旬),应开始逐步撤水晒田。结合晒田期间天气情况,如雨水多则提早晒田,控制无效分蘖。晒田初期要以轻晒、多次晒田为主,达到控制分蘖不伤根系的目的。前期施氮肥过多、秧苗生长过旺、有倒伏趋势的要早晒、重晒。晒田程度:田面出现小龟裂,进入不陷脚,叶色褪淡,叶片直立为止。这可控制无效分蘖,增强抗倒伏和抗病虫能力。晒田期间,中间可灌1~2次跑马水,延长晒田时间。晒田对土壤养分有先抑制、后促进作用,利于控制群体、促进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培育大穗多粒。

三、加强化学除草和病虫防治,科学防灾减灾

密切关注水稻病虫害发生动态,按照病虫预测预报,严格按照植保部门配方和技术要求操作。重点抓好水稻纹枯病、稻瘟病、螟虫等专业化防治和稻田杂草防除工作。

七月份多高温雷暴天气,做好旱涝、极端气温等灾害防御。加强田间内外三沟排查配套,确保能排能灌。发生严重雨涝后,及时排除积水,根据肥水流失情况和苗情长势,补施速效肥、叶面肥,促进恢复生长。各级农技人员要深入生产一线,会商分析苗情长势,制定生产管理技术意见,指导种植户因地制宜、分类管理,提高田管时效性和针对性。(撰稿人:肖军治)

72f55c879f4d25a54d8bcc5f1f712ccf.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