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浪喜归仓,禾苗铺新绿。截至6月30日,南通市夏收夏种工作基本结束,全市298.3万亩小麦、75.6万亩油菜籽实现“颗粒归仓”,375.5万亩夏播作物适时适墒播种,为秋收高产打下坚实基础。
抢收抢种“不误时”。市农业农村局早谋划、早部署,打出服务保障“组合拳”,充分发挥农机快速作业优势。提前印发《关于做好“三夏”农机化生产服务工作的通知》,精准摸排农机分布,全市统筹调配本地及跨区作业机具3.82万台套,其中联合收割机12261台、粮食烘干机5487台、水稻插秧机11166台;组织农机技术人员下沉一线,成立66支应急作业服务队,检修各类机具数3.48万台次,为夏粮颗粒归仓保驾护航。
机收减损“促增产”。全市各级农机推广部门认真落实粮油作物机收减损工作,将机收减损作为粮油生产机械化重点环节、重点工作常抓不懈,持续深化油菜“分段式”机收和低损联合收获技术的推广应用,强化机具调度,做好机具保障。根据《2025年江苏省粮油作物机收损失监测调查方案》要求,全市设立86个机收减损监测点,小麦、油菜机收平均损失率分别为0.88%、6.16%,均优于上年度平均水平,为粮油稳产增产贡献了机械化力量。
示范田块“创新高”。“三夏”期间,市农业农村局组织专家前往各县(市、区),对今年参加粮油高产竞赛的39个种植主体进行实收测产。根据实收测产结果,如东海青家庭农场的小麦最高亩产达715.5公斤;海门强旺农机合作社的油菜最高亩产达280.8公斤。全市小麦竞赛方平均亩产为580.6公斤,其中600公斤以上的竞赛方有10个,500至600公斤的竞赛方有15个,涌现出一批粮油种植能手和高产典型,辐射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撰稿人:孙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