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解读回应 > 政策解读

《关于促进畜禽产业健康发展的意见》政策解读

来源: 南通市农委 发布时间:2017-01-06 字体:[ ]

  近年来,我市畜禽养殖业呈现向好发展态势,生产能力显著增强,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生态养殖加快推进,产业基础日趋完善,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暴露出养殖布局不够合理、农牧结合不够紧密、产业融合不够深入及畜禽养殖污染日益凸显等问题。为尽快破解当前畜牧业面临的突出问题,促进畜禽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市农委、环保局联合起草了《关于促进畜禽产业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了我市促进畜禽产业健康发展工作的总体要求、产业发展重点、畜禽养殖污染防治重点和组织保障措施等内容。

  一、总体要求

  按照市委市政府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总体部署,以畜禽产业健康发展为目标,走“产业布局合理、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现代畜牧业发展之路。明确了生态优先、合理布局;源头管控、控量提质;防治结合、生态循环;产业融合、安全高效的基本原则。

  到2020年,全市畜牧业区域布局科学,生态绿色水平明显改善,实行畜禽养殖总量控制,肉蛋奶总产量稳定在100万吨,生猪大中型规模养殖占比80%以上,每个县(市)建成2-3家全产业链生猪屠宰企业;规模养殖场畜禽粪便处理设施基本全配套、粪便综合利用率及沼渣沼液消纳签约率达95%,饲养量5000头以上的猪场全部实现沼气发电并网,形成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匹配、与种植业布局相协调的现代畜牧业生产格局。

  二、产业发展重点

  主要围绕“3个优化、3个鼓励”,提升畜禽产业发展水平。一是优化产业布局,控减养殖总量。要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畜产品供给安全与环境承载等因素,按照环保部《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技术指南》,科学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正确处理好畜牧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二是优化业主结构,培育新型主体。发挥市场调节、规范管理和环境整治等多重作用,加快淘汰散养户,压缩小规模养殖数量,提升大中型规模养殖比重,力争生猪大中型规模养殖比重年均提高4-5个百分点。三是优化服务体系,提高监管能力。建立健全畜禽产业科技示范推广体系,加快乡镇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基层畜牧技术推广服务能力。四是鼓励沼气发电并网,推动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认真总结畜禽养殖沼气发电并网试点工作经验,努力形成可复制、能推广的沼气发电并网模式。五是鼓励龙头带动,促进农民增收。大力发展服务型畜牧合作组织,鼓励畜禽规模养殖企业、家庭牧场之间加强横向联合,建立协会或合作社,积极发展畜禽流通、加工增值等多种形式的合作,增强养殖环节的市场竞争能力。六是鼓励产业融合,促进养殖、加工一体化发展。大力发展畜禽产品精深加工,扶持畜禽养殖龙头企业、大型屠宰加工企业通过参股、收购、自建等方式向上下游延伸,培育一批有养殖基地、有加工厂、有销售网络的产业化经营示范企业,打造一批畜禽产品精深加工区,推进畜牧业生产、加工、销售全面协调发展。

  三、畜禽养殖污染防治重点

  主要从3个方面来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一是严格环境准入,控制畜禽源头污染。新建、改建和扩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应当符合畜牧业发展规划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满足动物防疫条件,按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落实“三同时”制度,办理有关环保备案或审批、验收手续。二是注重分类指导,促进畜禽粪污治理利用。要把农牧结合作为破解畜禽养殖污染难题的重要手段,努力打通畜禽粪污还田利用通道,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形成多路径、多形式、多层次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新格局。三是加强环境执法,推动畜禽养殖长效监管。要建立健全畜禽养殖污染防治长效监管机制,强化部门联动执法,依法查处各类畜禽养殖违法行为。

  四、保障措施

  明确了坚持属地管理、强化部门联动、强化科技支撑、完善扶持政策、强化督查考核等保障措施。围绕畜禽健康养殖、粪污达标治理、畜产品精深加工等方面,组装集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新技术、新模式。建立畜禽禁养区养殖场(户)关停、搬迁激励机制。整合和调整资金投向,加快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设施提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等工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