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穗期病虫发生趋势与防治技术意见
来源: 南通市耕地质量保护(植物保护)站 发布时间:2022-04-07 10:22 累计次数: 字体:[ ]

当前,我市小麦正陆续进入抽穗扬花期,既是产量和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赤霉病等穗期病虫发生防控的关键时期。各地务必高度重视,狠抓各项措施落实,全力以赴打赢赤霉病为主的穗期病虫防控总体战,保障小麦生产丰收。

一、发生趋势分析

1、赤霉病。预计偏重发生。一是田间菌源充足。受秸秆大量还田、稻麦连作等因素影响,田间菌源不断积累。3月底至4月初调查,全市平均稻桩子囊壳枝带菌率9.2%。二是气候条件适宜。据气象部门预报,预计4月平均气温14.5~16.0℃,较常年偏高0~1℃,雨日9~11天,3次降水过程发生时段4月10-13日、4月17-19日和4月26-30日,与我市小麦大面积抽穗扬花期吻合,十分利于病菌侵染危害。三是生育进程差异大。去年秋播小麦品种多而杂、播种历期长,田间小麦生育进程差异大,早的田块4月上旬就进入抽穗扬花期,晚的要4月尾才开始抽穗扬花,持续期近30天,增加了病菌侵染几率。四是感病品种种植面积大。今年我市种植品种以镇麦12、扬麦25、农麦88、镇麦9、扬麦23为主,对小麦赤霉病抗性较弱,利于病菌侵染、扩散和蔓延。

2、白粉病。预计偏轻至中等发生。当前田间白粉病零星查见,发病程度轻于去年,随着温度回升,田间郁闭程度增加,预计4月中旬小麦白粉病进入发病盛期。

3、麦蚜。预计中等发生。3月27-30日调查,全市平均有蚜株率3.1%,百株蚜量6.4头。随着气温稳步回升,利于麦芽繁殖危害,田间蚜量将快速增长。

二、防治技术意见

1、防治策略。坚持“预防为主、主动出击、统筹兼顾、总体防治”的防控策略,主攻小麦赤霉病,兼治白粉病、蚜虫等其他病虫害。

2、防治时期。首次用药掌握在小麦扬花初期,努力做到“见花打药、扬花一块、防治一块”,第一次药后5-7天左右开展二次防治,若扬花期遇阴雨天气,可选择雨隙或抢在雨前施药,药后6小时内遇雨要及时补治。

3、药剂选择。防治赤霉病推荐使用氰烯菌酯、丙硫菌唑、戊唑醇、氟唑菌酰羟胺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防治白粉病可选用戊唑醇、氟环唑、环丙唑醇等药剂,防治蚜虫可选用吡虫啉、吡蚜酮等药剂。

三、注意事项

1、注意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要停用多菌灵等抗药性较高的药种,慎用吡唑醚菌酯、嘧菌酯等刺激毒素产生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

2、施药时要用足药水量,确保防治效果,喷杆喷雾机亩用水量20~30kg,机动弥雾、静电喷雾亩用水量15~20kg,高效植保无人机亩用水量不低于1.5kg。

3、做好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撰稿人:潘培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