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农村行业动态 > 农机发展

植保无人机防治小麦赤霉病技术指导意见

来源: 南通市农机化技术推广中心 发布时间:2025-04-15 字体:[ ]

小麦赤霉病是我市小麦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 ,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植保无人机防治技术具有高效、精准、省工节本等优势,为有效控制小麦赤霉病危害,南通市农机化技术推广中心特制定本技术指导意见。

一、防治适期

关键时期:小麦齐穗至扬花初期(扬花率5~10%)为第一 次施药关键期,具体需结合天气和小麦生育期调整。

二次防治:首次施药后5~7天进行第二次防治。

特殊天气:若遇连续阴雨天气,应在雨停间隙抢时施药。

二、作业人员

1要求

作业现场应有机手、配药、安全监督三类作业人员。禁止皮肤破损者、孕妇等人员参与植保无人飞机作业。作业当天作业人员不宜饮酒。

2机手

应具备有资质的培训机构或植保部门颁发的操作证书或培训合格证书。

3配药人员

应具备一 定的植保知识,能识别农药防治对象、毒性,了解农药的用法用量,具备农药配制技术及中毒事故应急处理的常识和能力。

4安全监督人员

负责督导作业期间机手、配药人员和其他人员的安全及环境安全,如遇突发事故应按应急预案计划处置,并负责报告事故。如作业人员有头痛、头昏、恶心、呕吐等中毒症状时,及时采取救治措施,并向医院提供药品有效成分、个人防护情况等相关信息。

三、选药原则

应选择符合国家相关政策的规定、登记用于小麦赤霉病防治、三证齐全,且适合超低容量喷雾的药剂,同时宜与飞防助剂配合使用;药剂应符合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的要求。

剂型选择:液态农药,宜选择在超低容量喷雾下内吸性强、均匀分散悬浮、乳化的水基化剂型或纳米型农药,如水乳剂、微乳剂、乳油等剂型;固态农药,宜选择每亩使用量不超过50g的水分散剂、超粉等剂型。施药数量:使用量应严格按照药品包装说明,药液配制、剩余药液的回收等符合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的规定;助剂用量按产品说明书使用。

四、无人机作业参数

额定喷洒起飞质量 20kg的植保无人飞机防治小麦赤毒病适宜用水量为0.8L/667m'~ 1. 5L/667m2、作业高度为小麦冠层上方

1.5m~2. 5m、飞行速度小于6m/s,并根据不同机型的性能,选择合适的横移幅度,以保证不漏喷、不重喷(或参考无人机厂商要求)。额定喷洒起飞质最>20kg的植保无人飞机可适度调整参数,需确保作物冠层雾滴覆盖密度不低千15个/cm'。作业参数的确定可参考下列公式计算:V= (QX 10000) / (qXDX 60) 式中:q--每公顷施药量,L/hm2; Q--喷头总流量,L/min;

v--飞行速度,m/s;

D--喷幅宽度,m。

五、安全事项

1. 作业环境

要求如下:

A)国家有规定的禁飞区域禁止飞行,作业前提前关注天气预报,避免大风、雨水天气;

盼施药场所应备有足够的净水、清洗剂、毛巾、急救药品及必要的修理工具;

c)作业区块及周边应有适合农业植保无人机起落的场地和飞行航线;

D)考察作业区附近建筑物、树木以及作业区内的电线杆、斜拉

线等合理规划航线并对千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评估,制定预防措施;

e)临近居民区域施药应提前向周边居民告知作业时间,同时在施药区域边缘设有明显的警告牌或警戒线;

f)应与其他作物预留至少30m宽的隔离带;作业区50m范围内没有种植蔬菜、果树等作物,200m范围内没有鱼塘、养蜂场、养蚕区,应避免喷施敏感药剂;

g)作业人员应在距地面1. 5m~2. Om的高度测晕风向和风速,记录并判断是否适合无人飞机操作(风力大于3级时禁止作业);作业过程中当风力超过3级时,机手应将无人机返回起降点停止作业,当风速减缓后再进行作业。

2作业中

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全程佩戴安全帽、口罩、防护眼镜等个人防护装备,禁止吸烟及饮食。作业人员尽量选择上风口位置作业,避免逆风前行喷洒农药,严禁在施药区穿行,农药喷溅到身体上要立即清洗,并更换干净衣物。

3. 作业后

作业结束后,应及时收回警告牌或警戒线,并在作业地块树立警示标志,标明药剂类型、施药时间、安全间隔期等。工作人员要及时清洗身体,更换干净衣物,且施药期间使用的衣物应和其他衣物分开清洗。及时清理作业现场农药包装袋、包装瓶、包装箱。清洗植保无人飞机。

六、其他

本指导意见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调整,新技术、新药剂经有关部门许可和试验示范后可纳入防治方案。

南通市农机化技术推广中心

2025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