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动新型职业农民人才返乡工程建设的建议(政协199号)
来源: 发布时间:2019-07-11 13:54 累计次数: 字体:[ ]

曾嬿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新型职业农民人才返乡工程建设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强化宣传,营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良好氛围”的建议。近年来,我市加大了新型职业农民宣传力度,一是通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标兵认定活动宣传新型职业农民;二是印发《新型职业农民标兵风采》画册宣传新型职业农民;三是通过中央七套《致富经》栏目宣传新型职业农民。录制了《蔡疯子养蛙,千万财富全靠挖》、《硕士夫妻开农场,有啥不一样?》等节目。四是通过职业农民培训班第一堂课宣传新型职业农民。我们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宣传还远远不够,特别是对新型职业农民认同感和尊重感宣传方面,这将是我们2019年新型职业农民宣传工作的重点。

二、关于“重视高校农学教育实践指导”的建议。我市将利用涉农高校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智力等支持。一是鼓励、引导有关高校通过实地调研等手段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积极适应农业农村的需求,“三农”需要什么高校就有什么,确保教学与实践高度一致、无缝对接。二是鼓励涉农高校充分发挥农业试验站、新农村服务基地、农业产业创新等平台的作用,加强涉农专业学生的理论教育和实践能力,努力培养造就一支有文化、懂技术、爱农村的新型职业农民。三是引导涉农专业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推动出台有吸引力的政策措施,支持他们返乡创业就业。

三、关于“建立对农民工返乡创业集群的激励机制”的建议。市人社部门牢固树立“乡村振兴、人才先行”的思想自觉,立足政策引领、长效保障,激励扶持乡村创业带头人。一是完善农民创业扶持政策。自2013年开始,我市将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向农民创业延伸,建立了城乡均等的创业扶持政策体系。2017年出台《“创业富民行动计划”实施方案》,进一步提高创业担保贷款额度,扩大贴息范围,取消创业吸纳就业奖励封顶线。近三年来,我市共帮助1.58万名农民实现创业,带动就业6.83万人。二是健全农民创业服务网络。我市建立了涵盖11个市、县级、103个镇及720个村级的四级农民创业服务网络,设立了834个农民创业指导中心(站),承担农民创业带动就业的管理、服务责任。海门市利用创业指导中心教农民上网,架起市场与农户、农产品与销售之间的桥梁;通州区开展“出金点子,送好项目”活动,帮助农民创业者选好、选准创业项目。三是拓宽农民创业载体平台。鼓励各县(市、区)结合本地农业资源优势,引导和加快农民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全市共建立农民创业孵化基地113个。通州区依托金羽农民创业园,打造集绿色生态农业种养和农耕文化体验为一体的新型创业孵化基地;如皋市建立创业特色产业基地,成为著名的花木盆景之都。

四、关于“政府和高校共同大学生返乡从事职业农民的教育”的建议。我市自2011年正式启动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2013年,将服务范围由原先的北三县(海安、如东、如皋)延伸至全市各县(市、区),实现了地域全覆盖,同时将招募政策向贫困大学生倾斜,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困难家庭的毕业生。2011年以来,我市先后招募了315名高校毕业生至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扶贫和水利工作,为农村输送了一大批高素质人才,充实了基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促进了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的改变,培养了一支青年人才后备力量。截至2018年末,全市共有135名志愿者服务期满考核合格,整体就业率高于80%,大多数选择了扎根基层。

当然,新型职业农民人才返乡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组织、人社、农业农村、财政、自然资源等部门,要建设好需要一个过程,您所提到的新型职业农民认同感和尊重感宣传、农业产业集聚园建设等问题都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我们将按照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新型职业农民人才返乡工程建设,为早日实现我市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做出应有的贡献,同时恳请您一如既往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和队伍建设给予关心与支持。